习惯是如何养成的?
早上,和父亲在地铁里面聊天,他还在担心老家家里偶尔的断电会导致之前买的各种菜(肉类)会坏了,再一次嘟囔着“老家又停电了,出来急了点,早知道带出来就好了”。我不厌其烦的听着,心里想着,把菜送给在老家的亲戚不就行了吗?之前和他说过类似的话,可他总是说“那不行,那我到时候回去了还得重新买,又得花钱”。
我突然意识到,他已经养成了这样的习惯(节衣缩食的习惯),已经形成了思维定势,改变一个人的习惯,需要很大的努力。而且,这种习惯,我需要花大量时间和精力去改变吗?所以,我决定写一篇关于《习惯是如何养成的》文章,算是抛砖引玉式的自我思考,也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
一、习惯是什么?
习惯是大脑对重复性动作的一种自动反应,是大脑对重复性动作的一种自动反应,是一种自动化的行为模式。节衣缩食是一种习惯,每天早起也是一种习惯。
我们每个人都有很多习惯,衣食住行,方方面面。爱看书、爱玩游戏、爱运动、爱熬夜、爱旅游、偏爱某种菜系、爱说什么口头禅等等等等。
这些习惯有的好,有的坏,有的有用,有的无用,有些甚至是我们意识不到的习惯。
二、习惯的形成过程
认知 ==> 动机 == 行为 == 固化 == 自动化。
认知阶段:在认知阶段,人们开始意识到某种行为或习惯的存在,并开始思考如何改变它。这个阶段通常需要一定的认知努力,需要人们主动去思考和学习。
动机阶段:在动机阶段,人们开始对某种行为或习惯产生动机,并开始寻找改变它的方法。这个阶段通常需要一定的动机努力,需要人们主动去寻找和追求。
行为阶段:在行为阶段,人们开始尝试改变行为或习惯,并开始重复这种行为。这个阶段通常需要一定的行为努力,需要人们主动去尝试和重复。
巩固阶段:在巩固阶段,人们的行为或习惯已经形成,并开始自动执行。这个阶段通常需要一定的巩固努力,需要人们主动去巩固和维持。
自动化阶段:在自动化阶段,人们的行为或习惯已经完全自动化,不需要任何努力就可以执行。这个阶段通常需要一定的自动化努力,需要人们主动去自动化和习惯化。
父亲的节衣缩食的习惯,就是通过认知、动机、行为、巩固和自动化这几个阶段形成的。他们这一辈人,小时候生活条件艰苦,吃不饱,穿不暖,早早的就出来辛勤工作,养家糊口。他们同龄人当中,很多人都是这样的出身,但是因为认知的不同,也产生了很多不一样的个人习惯。比如,有的人每天赚 100 块却能用 100 块甚至更多,虽然在外工作忙碌了一年,到头来很大概率还需要借钱买车票回老家。有的人赚 100 块能攒下来 80 块,思考着如何养家糊口,思考着如何把日子过得更好。显然,我的父亲属于后者。正是因为他认识到节衣缩食的重要性,并通过行动验证了它带来的 “好处”,所以他才会更有动机和行动去不断不断的重复这个行为,最终形成习惯。到现在,他已经自动化的开启各种省钱模式,比如,每天晚上睡觉前,都会把家里的灯泡、插座、电视、空调等电器全部关闭,省不得开空调,天气再热也只开着风扇。
细心的人,可能关注到了我上面“好处”二字是带引号的。不可否认,节衣缩食确实能省下不少钱,尤其是在他们这一辈人的生活环境下,可以让小孩基本衣食无忧,甚至可以给家里添置一些东西,比如我家那时候也是院子里比较早购买各种电器的家庭,包括电视机、洗衣机,还有 VCD 这种较为古老的玩意。在那个年代,这些东西也算价值不菲,一方面给家里人带来了更多便利,一方面也极大的满足了底层老百姓的虚荣心,这不可否认。人嘛,一辈子,总有些虚荣心,这是人性,也是某种意义上的人生追求。说的这些,只是探讨了节衣缩食这个习惯的较为积极的一面。那么不那么积极的一面又是什么呢?节衣缩食的观念会在不经意之间影响整个家庭,会带动,会强加。每个人都会或多或少的受到这种习惯观念的冲击,无一例外。直至现在,我妈依然对过往的某些痛苦经历耿耿于怀,贫贱夫妻百事哀,只能这么形容。站在历史的角度回看,我依然没有更好的解决办法。虽然我现在的生活相较之前已经有了很大的改观,也尝试让他们改变过去的习惯和观念,但收效甚微。你用现在的思维和想法去看待过去的事物,本身就是一种不合理,妄加评判更显无知。 就好比,如果我知道房价的未来走势,我一定在 20 年前就多买一些地皮,多购置一些房产。所以,我想说,习惯或观念,它有其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关键在于你如何看待和接纳。
上述文字,只是一个简单的例子,但是它却很好的诠释了习惯的形成过程。带给我们的思考是,TA 的行为和 TA 的习惯,都是 TA 的认知、动机、行为、巩固和自动化这几个阶段形成的。这对你我们来说,有什么启示呢?
三、抛砖引玉
习惯的形成过程,可以给我们带来很多启示。我们可以通过认知、动机、行为、巩固和自动化这几个阶段来形成好习惯,摆脱坏习惯。同时,我们也可以通过反思自己的习惯,找出自己的优点和不足,不断改进和提升自己。多思考复盘一下我们自己的习惯或观念,有没有直接或者间接的影响到他人,有没有强加于人(比如自己的孩子),有没有在不知不觉中改变了自己的行为模式,有没有在不知不觉中影响了别人的行为模式。了解了习惯的产生原因,了解到习惯背后的动机,或许我们能更清晰的认识到自己,也能更清晰的认识到他人。
认清自己,读懂他人,你我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