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下学期
✨ 目标:让孩子在游戏、故事、探索中学数学!
费曼学习法
理解概念,讲出来给别人听,应用到实际中,反复练习,直到掌握。
📚 课程大纲
- 一、除法
- 二、方向与位置
- 三、生活中的大数
- 四、测量
- 整理与复习
- 五、加与减
- 六、认识图形
- 七、时、分、秒
- 数学好玩
- 八、调查与记录
- 总复习
📚 第一单元:除法
📌 知识目标
✅ 知道除法的含义,理解“平均分”的概念。
✅ 掌握 1-9 的表内除法,并学会用口诀快速计算。
✅ 理解有余数的除法,知道余数必须小于除数。
🌟 课堂活动:糖果分一分
📝 教具:9 颗糖果(或积木)
👩🏫 教学步骤:
- 故事引入:“小朋友们,今天小兔子妈妈带回了 9 颗糖,要分给 3 只小兔子,每只兔子能分到几颗?”
- 学生分糖,发现 每只兔子 3 颗糖,引出算式:
- ( 9 ÷ 3 = 3 )
- 口诀记忆:用乘法口诀反推:
- ( 3 × 3 = 9 ),所以 ( 9 ÷ 3 = 3 )
- 我们知道 除法和乘法是互逆的,所以可以通过口诀反推来解决除法问题。
- 有余数的除法:
- “这次妈妈带回 10 颗糖,还是 3 只小兔子,每只能分几颗?”
- 发现 10 ÷ 3 = 3……1,有 1 颗糖剩下。
- 用“接近法”解决有余数的除法(找出最接近的,又比被除数小的乘法口诀)。
- 找出最接近被除数的乘法口诀(找到最接近但不超过的乘积)
- 计算出剩下的数(余数)
- 确保余数一定比除数小
🎯 巩固练习 ✔ 游戏:“分苹果大作战”—— 让学生自己用积木或糖果做分组练习。
✔ 生活应用:“超市购物”—— 假设 13 颗橘子装袋,每袋 5 颗,会剩几个?
小贴士
在 10 ÷ 3 = 3……1 这个算式中,每个数字的含义如下:
- 10(被除数):要分的总数(比如 10 颗糖果)。
- 3(除数):要平均分成的组数(比如 3 个人)。
- 3(商):每一组(或每个人)能分到的数量(比如每人 3 颗糖)。
- 1(余数):剩下的数量,无法再继续均分(比如剩下 1 颗糖,分不下去了)。
简单理解:
- “10 ÷ 3” 代表把 10 颗糖分给 3 个人。
- 每人能分到 3 颗(商 3)。
- 还剩下 1 颗(余数 1),没法继续平均分了。
🎯 口诀记忆
👉 “被除数 ÷ 除数 = 商……余数”
👉 余数必须小于除数!(1 < 3 ✅)
复盘总结
TODO
📚 第二单元:方向与位置
📌 知识目标
✅ 认识 东、南、西、北,能用这些方向描述位置。
✅ 理解 左、右、前、后 的相对性。
✅ 学会用简单的路线描述行走路径。
🌟 课堂活动:指路大冒险
📝 教具:校园地图、指南针
👩🏫 教学步骤:
- 在教室里找方向:
- 让学生面向太阳升起的方向(东),然后一起找 南、西、北。
- 东边日出西边雨,南北对立不相遇。
- 指路游戏:
- “小明要去操场,他该往哪个方向走?”
- 让学生用 “向东走 10 步,再向南走 5 步” 的方式描述路径。
- 游戏:“你是我的镜子”(两人一组)
- 甲同学面向讲台,伸出右手,乙同学面对甲,他的右手在哪里?(发现方向是相反的)
- 得出结论:“左、右、前、后是相对的!”
- 路线描述:
- 让学生描述 从教室到食堂 的路线,比如“从教室出发,先向东走 50 米,然后向南转,再走 100 米”。
- 从家里出发到小区小卖部,用 “先向左转,走 200 米,再向右转,走 100 米” 描述路径。
🎯 巩固练习 ✔ 户外实践:在操场上让学生互相指路,比如“从旗杆到教室怎么走?”
✔ 动手绘制:让学生画出 自己家到学校的路线,标注方向。
小贴士
✅ 口诀示例:
📌 东边日出西边雨,南北对立不相遇。
📌 上北下南左西右东,面对地图不发懵!
📌 伸出左手比 "L",L 是左边不会丢!
复盘总结
TODO
📚 第三单元:生活中的大数
📌 知识目标
✅ 认识 千以内、万以内的数,了解十进制的构成。
✅ 学会读写大数,能进行简单的比较。
🌟 课堂活动:数一数校园
📝 教具:学校人数统计表、图片
👩🏫 教学步骤:
- 认识大数:
- “我们学校有 2000 多名学生,你能想象 2000 有多大吗?”
- 让学生想象 10 个 100 是 1000,10 个 1000 是 10000。
- 找找生活中的大数:
- 让学生观察门牌号、车牌号、价格标签,找到 四位数。
🎯 巩固练习 ✔ 游戏:“大数比大小”—— 让学生自己说出两个大数,互相比大小。
✔ 户外活动:“找大数”—— 在街道上找 1000 以上的数字,并记录下来。
小贴士
📌 1. 口诀记忆法(简单押韵,朗朗上口)
✅ 先比位数,位多数就大
✅ 位数相同,从左比起,大的就是大
✅ 一位相同,看下一位,直到找到不同点
用孩子们熟悉的生活场景,帮助他们建立“大数”概念。
- 具体场景: 一个小组、一个班级、一个年级、一个学校、一个区、一个城市、一个国家......
- 额外: 第一天 1 粒米,第二天 2 粒米,第三天 4 粒米,第四天 8 粒米,第五天 16 粒米……
复盘总结
TODO
📚 第四单元:测量
📌 知识目标
✅ 学会用尺子测量长度,理解 厘米、米 的概念。
✅ 了解 1 厘米 ≈ 小手指宽,1 米 ≈ 一大步。
✅ 能在生活中估测和测量长度,并记录数据。
🌟 课堂活动:比一比
📝 教具:尺子、绳子
👩🏫 教学步骤:
- 测量手指、课本、教室黑板的长度。
- 用 1 米长的绳子 让学生比比看,看看什么物体大约是 1 米长。
🎯 巩固练习 ✔ 户外实践:用步子量操场跑道的长度,并记录数据。
✔ 测量挑战:让学生自己测量课桌的长宽,并记录结果。
小贴士
🎯 记忆小贴士(让学生印象深刻!)
✅ 1 厘米 ≈ 小手指的宽度
✅ 1 米 ≈ 一大步(或扫帚/门的高度)
✅ 比大小口诀:
- 小于 1 米的用“厘米”量(如铅笔、课本)
- 大于 1 米的用“米”量(如门、高度)
复盘总结
TODO
📚 第五单元:加与减
📌 知识目标
✅ 100 以内的加减法,能进行简单的两步计算。
✅ 学会用“凑十法”“破十法”进行加减运算。
✅ 能在生活中运用加减法,如购物找零。
🌟 课堂活动:买东西
📝 教具:模拟超市价格表
👩🏫 教学步骤:
- 模拟超市购物:
- “小红有 50 元,买了 23 元的玩具,还能再买 18 元的书吗?”
- “你还剩多少钱?”
- ✅ 引导学生思考:“我们要用加法还是减法?”
- 加法:计算总价(23+18=?)
- 减法:计算剩余的钱(50-?)
- 学生列式计算,掌握加减运算的顺序。
✨ 1. “凑十法” 加法小贴士
🎯 核心思路:先让两个数中的一个变成 10、20、30……等整十数,再计算。
📌 口诀:
👉 “拆分个位,先凑整十,再加剩下的!”
🔹 示例 1:8 + 6 = ?
✅ 拆分 6 → 6 = 2 + 4
✅ 先凑 10 → 8 + 2 = 10
✅ 再加剩下的 4 → 10 + 4 = 14 🎯
🔹 示例 2:37 + 8 = ?
✅ 拆分 8 → 8 = 3 + 5
✅ 先凑 40 → 37 + 3 = 40
✅ 再加剩下的 5 → 40 + 5 = 45 🎯
🔹 生活应用:
✅ 你有 37 元,想再买一个 8 元的玩具,一共多少钱?
✅ 37 先加 3 变 40,再加 5 变 45!
✨ 2. “破十法” 减法小贴士
🎯 核心思路:先拆分被减数,把十位和个位分开,逐步计算。
📌 口诀:
👉 “整十先减整十,个位再去算!”
🔹 示例 1:13 - 6 = ?
✅ 拆分 13 → 13 = 10 + 3
✅ 先用 10 减 6 → 10 - 6 = 4
✅ 再加上 3 → 4 + 3 = 7 🎯
🔹 示例 2:42 - 7 = ?
✅ 拆分 7 → 7 = 2 + 5
✅ 先减去 2 凑整十 → 42 - 2 = 40
✅ 再减 5 → 40 - 5 = 35 🎯
🔹 生活应用:
✅ 你有 42 元,买了 7 元的糖,还剩多少钱?
✅ 先减 2 凑整,再减 5,答案是 35 元!
🎯 巩固练习 ✔ 游戏:“找零钱”—— 给学生一些金额,让他们计算找零。
小贴士
- 凑十法就像搭积木,先凑整十更简单!
- (20+10)+(3+8)=30+11=41
- 破十破十,先减整十再减零!
- 用数字卡片演示 50-23:
- 50-20=30
- 30-3=27
- 用数字卡片演示 50-23:
- 一定要归类:哪些数是需要相加的?哪些数是需要相减的?
🎯 记忆口诀总结(超好用!)
✅ 加法口诀(凑十法)
📢 “先找十,快快凑,剩下的数再加够!”
✅ 减法口诀(破十法)
📢 “整十先来算,个位再补上!”
复盘总结
TODO
📚 第六单元:认识图形
📌 知识目标
✅ 认识 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
✅ 学会判断形状是否对称。
✅ 通过游戏和实践,让学生轻松理解几何图形。
🌟 课堂活动:拼一拼
📝 教具:几何拼图
👩🏫 教学步骤:
- 让学生用拼图拼出房子、车子等,发现各种形状的组合。
- 寻找生活中的几何图形(窗户是正方形、路标是三角形)。
- 判断对称性(你是我的镜子):
- 学生尝试折长方形、三角形、圆形,观察哪些形状是对称的。
- 结论:“对称就是两边一样!”
🎯 巩固练习 ✔ 户外实践:“图形大侦探”—— 让学生在校园里找出不同的几何图形。
小贴士
📢 “长方形,两长两短;正方形,四边一样长;三角形,三条边;圆形,光滑又好转!”
复盘总结
TODO
📚 第七单元:时、分、秒
📌 知识目标
✅ 认识 钟表,了解 时针、分针、秒针的作用。
✅ 能准确读出 整点、半点,初步感知时间单位的关系。
✅ 知道 1 小时 = 60 分钟,1 分钟 = 60 秒,并通过活动感受时间的流逝。
🌟 课堂活动:做个时间小管家
- 让学生观察钟表,认识指针。
- 让学生说说自己每天几点起床、上学、吃饭等,建立时间概念。
🎯 巩固练习
✔ 游戏:“比比谁快”—— 让学生在 30 秒内完成任务,感受时间的流逝。
✔ 游戏:“时间感知(小游戏)”—— 让学生闭眼感受一分钟的长短,到 60 秒时举手,看看谁最准!
✔ 时间小管家:制作一张 “我的时间表”(用整点和半点记录一天的活动)
示例:
✅ 7:00 起床 🛏
✅ 8:00 上学 🎒
✅ 12:30 吃午饭 🍚
✅ 18:00 吃晚饭 🍛
✅ 21:00 睡觉 😴
小贴士
🔹 钟表三兄弟:
- 时针(短短的,走得慢,表示小时)
- 分针(长长的,走得快,表示分钟)
- 秒针(最瘦,跑得最快,表示秒)
🔹 认识整点、半点(用教学钟拨动时针和分针,让学生观察变化)
- 整点(分针指向 12):如 8:00、3:00
- 半点(分针指向 6):如 8:30、3:30
互动练习:找一找
👉 “谁能指出钟表上的时针、分针、秒针?”
👉 “谁能在钟表上找出 6 点、3 点半?”
复盘总结
TODO
🎉 总结 ✅ 这份备课方案融入 故事、游戏、动手操作,让学生在轻松有趣的课堂中掌握数学知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