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一年级上学期

一年级(上)

1. 数与代数

  • 20 以内数的认识与加减法
  • 比较大小、数的顺序与组成
  • 10 以内的连加、连减、加减混合

2. 图形与几何

  • 立体图形(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认识与拼组
  • 位置(上下、前后、左右)

3. 统计与概率

  • 简单分类与象形统计图

4. 综合实践

  • 数学好玩(活动课,如“文具店”“快乐的家园”)

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学霸笔记

一、单元目录与核心知识点

第一单元 生活中的数(10 以内数的认识)

主题:数的认识、读写、比较与应用

  • 核心知识点
    1. 数的读写(1-10):
      • 会写田字格中的数字(如:“8”从右上起笔,绕圈封口;“10”占两格,先写“1”再写“0”)。
      • 区分基数(表示数量,如:3 个苹果)和序数(表示顺序,如:第 3 名)。
    2. 数的组成
      • 2-10 的分解与组合(如:4=1+3=2+2,5=2+3=1+4)。
      • 口诀:“分与合,加与减,小数分,大数合”。
    3. 数的大小比较
      • 符号:>(大于)、<(小于)、=(等于),如:5>3,2<4,6=6。
      • 方法:一一对应法(如:比较苹果和橘子的数量)。
  • 典型例题
    • 数一数,写一写:☆☆☆☆☆ 写作(5),读作(五)。
    • 填一填:3 和(2)组成 5;7 比 5 多(2),4 比 6 少(2)。

第二单元 比较(物体的比较与分类)

主题:比大小、长短、高矮、轻重,简单分类

  • 核心知识点
    1. 比较方法
      • 直接比较(如:两根绳子对齐比长短;两个小朋友站在同一地面比高矮)。
      • 间接比较(如:用天平比轻重,下沉的一边重)。
    2. 分类标准
      • 单一标准(如:按颜色分红色、蓝色)。
      • 不同标准(如:按形状分圆形、方形,或按用途分文具、玩具)。
  • 生活应用
    • 圈出最高的动物,最重的水果。
    • 将学习用品分类:笔(铅笔、钢笔)、本子(练习本、笔记本)、工具(尺子、橡皮)。

第三单元 加减法(一)(10 以内加减法)

主题:加法(合并)、减法(拿走)、0 的意义

  • 核心知识点
    1. 加减法意义
      • 加法:把两部分合起来(如:2 只鸟+3 只鸟=5 只鸟,算式:2+3=5)。
      • 减法:从总数里拿走一部分(如:5 个苹果吃掉 2 个,还剩 3 个,算式:5-2=3)。
    2. 0 的用法
      • 表示没有(如:盘子里 0 个梨);表示起点(尺子上的“0”)。
    3. 计算技巧
      • 借助小棒、手指计算(如:计算 4+5 时,数出 4 根小棒,再数 5 根,共 9 根)。
      • 牢记“加减法口诀表”(如:1+1=2,2+3=5,5-1=4)。
  • 典型例题
    • 看图列式:△△△ △△ → 3+2=5;○○○○○-○○ → 5-2=3。
    • 填空:0+4=(4),7-0=(7),3+(4)=7。

第四单元 分类(按标准分类)

主题:单一标准与不同标准分类

  • 核心知识点
    1. 分类步骤
      • 确定标准(如:颜色、形状、用途)。
      • 按标准分组(如:将衣服按颜色分红色、蓝色;按类型分上衣、裤子)。
    2. 记录方法
      • 用圆圈、方框分组,或用数字统计数量(如:红色 3 个,蓝色 5 个)。
  • 典型例题
    • 将下列物品分类:
      书包、铅笔、苹果、尺子、香蕉、橡皮
      ▶ 按用途分:文具(书包、铅笔、尺子、橡皮),水果(苹果、香蕉)。
      ▶ 按形状分:圆形(苹果、香蕉),长方体(书包、铅笔、尺子、橡皮)。

第五单元 位置与顺序(上下、前后、左右)

主题:空间位置的认识与描述

  • 核心知识点
    1. 位置关系
      • 上下:物体在高处为“上”,低处为“下”(如:书在桌子上,椅子在桌子下)。
      • 前后:面对的方向为“前”,背对的方向为“后”(如:小明在小红前面,小红在小明后面)。
      • 左右:拿笔的手是右手,另一只手是左手(如:左手拿书,右手写字)。
    2. 方向应用
      • 描述路线:“从家出发,先向前走 2 步,再向左转,学校在右边。”
  • 典型例题
    • 看图填空:
      ![位置图:小狗在中间,小猫在左,小兔在右,苹果在小狗上面,骨头在小狗下面]
      ▶ 小猫在小狗的(左)边,骨头在小狗的(下)面。

第六单元 加减法(二)(20 以内加减法)

主题:11-20 的数、凑十法、破十法、连加连减

  • 核心知识点
    1. 数的组成
      • 11-20 的数由 1 个十和几个一组成(如:13=10+3,18=10+8)。
      • 读法:11 读作“十一”,19 读作“十九”。
    2. 凑十法(加法)
      • 口诀:“看大数,分小数,凑成十,加剩数。”
      • 例:9+6=9+1+5=10+5=15(把 6 分成 1 和 5,9+1=10,10+5=15)。
    3. 破十法(减法)
      • 口诀:“拆大数,先减后加。”
      • 例:12-5=10-5+2=5+2=7(把 12 分成 10 和 2,10-5=5,5+2=7)。
    4. 连加连减
      • 从左到右依次计算(如:3+5+2=8+2=10,10-3-2=7-2=5)。
  • 计算技巧
    • 熟记“凑十歌”:
      “一九一九好朋友,二八二八手拉手,三七三七真亲密,四六四六一起走,五五凑成一双手。”

第七单元 认识钟表(整时与半时)

主题:时针、分针、整时、半时的认识

  • 核心知识点
    1. 钟表结构
      • 时针(短针):指向几就是几时或几时半。
      • 分针(长针):指向 12 是整时,指向 6 是半时。
    2. 整时判断
      • 分针指向 12,时针指向几就是几时(如:时针指向 4,是 4 时,写作 4:00)。
    3. 半时判断
      • 分针指向 6,时针在两个数中间,取较小的数加“时半”(如:时针在 7 和 8 中间,是 7 时半,写作 7:30)。
  • 典型例题
    • 画出钟表:
      ▶ 8 时:时针指向 8,分针指向 12。
      ▶ 1 时半:时针在 1 和 2 中间,分针指向 6。

第八单元 统计(简单数据收集)

主题:用画“正”字记录数据,比较数量

  • 核心知识点
    1. 数据收集
      • 用画“正”字、打勾(√)等方法记录(如:统计喜欢的动物,每出现 1 次画一笔,一个“正”字代表 5 次)。
    2. 数据分析
      • 比较多少:“正”字笔画多的数量多(如:喜欢熊猫的有 8 票,喜欢猴子的有 5 票,熊猫更多)。
  • 典型例题
    • 统计班级同学喜欢的水果:
      水果苹果香蕉橘子
      票数正正正正一
      ▶ 喜欢苹果的有(10)人,喜欢香蕉的有(5)人,(苹果)最多。

二、学霸学习技巧与易错点

1. 计算核心技巧

10 以内加减法

  • 实物辅助:用小棒、积木摆一摆(如:计算 3+4 时,摆 3 根红色小棒和 4 根蓝色小棒,数总数)。
  • 口诀记忆:背诵加减法口诀表,每天练习 5 分钟口算(如:2+3=5,7-4=3)。

20 以内加减法

  • 凑十法步骤
    1. 拆小数,补大数(如:8+5=8+2+3=10+3=13)。
    2. 先凑 10,再加剩下的数。
  • 破十法步骤
    1. 把被减数分成 10 和几(如:14-6=10-6+4=4+4=8)。
    2. 先用 10 减减数,再加剩下的数。

2. 图形与位置易错点

  • 左右混淆
    • 错误:分不清左右(如:左手拿筷子,右手拿碗)。
    • 纠正:记住“写字的手是右手,另一只是左手”,多做“摸左耳、举右手”的游戏。
  • 钟表判断
    • 错误:半时的时针位置(如:3 时半,时针应在 3 和 4 中间,而非正对着 3)。
    • 纠正:观察真实钟表,理解“半时”时针在两个数中间。

3. 常见错误与纠正

错误类型错误示例正确方法
数字书写“6”写成“0”,“9”写成“6”对照田字格练习,注意数字的笔顺(如:“7”先写横,再写竖弯)。
加减混淆4+3=1,9-2=11理解加法是“合起来”,减法是“拿走”,用实物演示(如:吃掉苹果用减法)。
位置判断说“小明在左边”不明确描述时结合参照物(如:“小明在小红的左边”)。
钟表整时时针指向 7,分针指向 12,写成 7:30记住“分针指向 12 是整时,时针指向几就是几时”。

4. 学习资源推荐

  • 课本练习:重点完成“练一练”“做一做”,尤其是圈一圈、画一画的题目。
  • 口算训练:使用《口算天天练》,每天 10 道 20 以内加减法,限时 1 分钟。
  • 趣味工具
    • 小棒(练习数的组成和加减法)。
    • 钟表模型(拨动指针认识整时、半时)。
    • 人民币卡片(预习下册内容,提前认识 1 元、5 角)。

三、期末复习重点

  1. 数的认识:熟练读写 1-20,区分基数与序数(如:第 5 个和 5 个的区别)。
  2. 加减法
    • 10 以内加减法(正确率 100%)。
    • 20 以内加减法(掌握凑十法、破十法,如:9+7=16,15-8=7)。
  3. 位置与钟表
    • 准确描述上下、前后、左右(如:书包在桌子的上面,椅子在桌子的后面)。
    • 会认整时和半时(如:8:00、3:30)。
  4. 分类与统计
    • 按不同标准分类(如:文具和玩具)。
    • 用画“正”字记录数据,比较多少(如:喜欢足球的比篮球的多 2 人)。

通过动手操作(摆小棒、拨钟表)和生活应用(比较物品、统计数量),一年级数学上册的知识可以轻松掌握!每天坚持 5 分钟口算和 10 分钟课本练习,打好数学基础,培养逻辑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