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Code Review 规范

Code Review 规范

  1. 前提:统一编辑器、统一编辑器配置、统一开发环境(node 版本等);
  2. 最好的规范是团队自己长出来的:确定规范和标准,团队内达成共识;

一、目标和原则

1. 目标

确保代码质量和一致性,促进知识共享,提高团队整体水平。具体目标包括:

  • 寻找和解决潜在问题:通过审查代码,发现和纠正潜在的错误、漏洞、不一致性或其他问题,以确保代码的功能性和安全性。
  • 确保符合标准:代码应符合团队、项目或行业的代码规范和标准,包括编码风格、文档要求、性能标准等。
  • 提高可读性:确保代码易于阅读、理解和维护。这包括良好的变量命名、注释和逻辑结构。
  • 知识共享:通过审查过程,开发团队可以共享知识和最佳实践,从而提高整个团队的技能水平。
  • 减少技术债务:通过及早发现和解决问题,降低项目的技术债务,减少以后的维护成本。
  • 提高安全性:确保代码中没有潜在的安全漏洞,减少安全风险。

2. 原则

  • 普适性原则: Code Review 是团队协作的重要环节,应该适用于所有代码变更,无论是新增功能、Bug 修复还是性能优化。
  • 尊重和开放原则: Code Review 应该建立在相互尊重和开放的基础上,审查人员提出的建议应该是为了提高代码质量,而不是批评开发人员。
  • 学习和持续改进原则: Code Review 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和解决方案应该成为团队学习的机会,通过不断改进流程和标准提高整体水平。

二、操作流程

1、主要流程

  1. 发起 Code Review: 由开发者发起,通常在完成自己的任务后请求 Code Review。
  2. 指派 Reviewer: 团队内其他成员担任 Reviewer,具体人选可以根据经验、领域知识等进行选择。
  3. Review 过程: Reviewer 审查代码,提出建议、指出问题,与开发者进行讨论,确保代码符合规范和标准。
  4. 解决问题: 开发者根据 Reviewer 的反馈解决问题,可以通过迭代的方式进行多轮 Review 直至问题解决。
  5. 通过审核: Reviewer 确认代码符合要求后,通过 Code Review。

2、Code Review 的准则

  1. 每次提交必须经过审查: 保证所有的代码变更都经过审查,无论大小。
  2. 自审前提交: 在发起 Code Review 之前,开发者应对自己的代码进行自审。
  3. 遵循规定的审查标准和流程: 代码审查应按照预定的规则进行,确保一致性和准确性。
  4. 问题导向审查: 审查过程应专注于发现代码中的问题和缺陷,而不是评价开发人员。
  5. 建议而非强制修改: Reviewer 的建议应被视为建议,而非强制性的修改,协商是必要的。
  6. 积极参与讨论: 开发人员在审查中应积极参与讨论,接受他人的反馈和建议。
  7. 合适的审查时间: 确保审查在适当的时间进行,避免影响项目进度。
  8. 记录审查结果: 记录审查结果,及时修复和追踪问题,确保问题得到妥善解决。

三、具体实践

1、Code Review 范围

  • 新增功能的实现
  • Bug 修复
  • 代码重构
  • 性能优化

2、Checklist 与标准

【最好的规范是团队自己长出来的】:待补充完善...

1. 代码结构与风格

  • [ ] 缩进和空格: 代码缩进是否一致,空格使用是否规范。
  • [ ] 命名规范: 变量、函数、类的命名是否符合项目的命名规范。
  • [ ] 代码注释: 代码中是否包含足够的注释,特别是对于复杂逻辑或不明显的部分。
  • [ ] 函数和类的长度: 函数和类的长度是否适中,不宜过长,遵循单一职责原则。

2. 错误处理与异常

  • [ ] 错误处理: 是否存在适当的错误处理机制,确保代码对错误情况有响应。
  • [ ] 异常信息: 异常信息是否清晰,能够帮助定位错误的原因。

3. 代码重复

  • [ ] 避免冗余代码: 是否存在相似或重复的代码块,应该考虑使用函数、类或模块进行封装。

4. 性能优化

  • [ ] 前端性能: 检查前端代码是否经过优化,包括减少 HTTP 请求、资源压缩、懒加载等。
  • [ ] 响应时间: 代码是否能够保证页面加载速度较快。
  • [ ] 内存管理: 是否存在潜在的内存泄漏问题。

5. 可读性

  • [ ] 良好的注释: 注释是否解释了代码的目的、特殊逻辑和注意事项。
  • [ ] 有意义的变量和函数命名: 变量和函数的命名是否具有描述性,能够清晰传达其用途和功能。

6. 安全性

  • [ ] 数据验证: 对用户输入的数据是否进行了充分的验证和过滤。
  • [ ] 权限控制: 是否存在足够的权限控制机制,确保用户只能访问其具备权限的资源。
  • [ ] 保密信息处理: 是否谨慎处理和存储敏感信息,避免明文存储密码等机密数据。

7. 测试覆盖率

  • [ ] 单元测试: 核心逻辑是否经过充分的单元测试,覆盖不同的输入情况和边界条件。
  • [ ] 集成测试: 不同模块之间的集成是否经过测试,确保各模块协同工作的正确性。
  • [ ] 功能测试: 整体功能是否经过测试,模拟真实用户的使用场景。

8. 依赖管理

  • [ ] 第三方库版本: 项目中使用的第三方库的版本是否是最新的稳定版本。
  • [ ] 依赖项冲突: 项目中的依赖项之间是否存在冲突,特别关注升级或更换依赖项时可能引发的问题。

9. 文档

  • [ ] 代码文档: 代码中是否包含足够的内联文档,解释代码的设计思路、算法原理和特殊处理。
  • [ ] 项目文档: 项目文档是否完整,包括项目架构、部署说明、API 文档等。

10. 注释

  • [ ] 注释质量: 注释是否提供有关代码设计和实现的重要信息,确保注释是准确、清晰且及时更新的。
  • [ ] 注释量适中: 避免过多的注释,注释应该提供有价值的信息,而不是显而易见的内容。

11. 可维护性

  • [ ] 模块化设计: 代码是否以模块化的方式组织,每个模块是否执行一个明确定义的任务,遵循单一职责原则。
  • [ ] 低耦合高内聚: 设计是否追求低耦合高内聚,使得代码易于维护和扩展。

12. 版本控制

  • [ ] 提交信息规范: 提交代码时,提交信息是否清晰、明了,能够反映出代码变更的目的。
  • [ ] 分支管理: 分支管理策略是否合理,确保使用合适的分支进行开发、测试和发布。

四、复盘优化

1、效果分析

分析 Code Review 对代码质量和团队学习的影响。

2、优化改进措施

2.1 定期培训

定期进行 Code Review 培训,分享最佳实践、新的工具和技术。

2.2 定制化 Checklists

根据项目特点和经验总结,定制化 Checklists,更好地适应团队需求。

2.3 引入自动化工具

探索并引入适用的自动化工具,提高 Code Review 的效率和准确性。

2.4 增加新成员引导

为新成员提供更详细的引导,帮助其更快适应 Code Review 流程和标准。

2.5 制定奖惩机制

建立 Code Review 奖惩机制,激励成员更积极参与,提高 Code Review 的质量。

五、奖惩机制

引入奖惩机制,以激励团队成员更积极参与 Code Review,并提高 Code Review 的质量。具体奖惩措施待团队内讨论和制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