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逻辑
一、三段论(传统逻辑,词项逻辑)
概述
三段论是由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创立的一种逻辑推理方法。它是经典逻辑中最早和最基本的形式之一,用于从已知前提得出结论。三段论包含三个部分:大前提、小前提和结论。
结构
- 大前提:一个普遍的陈述,例如 "所有人都会死"。
- 小前提:一个特定的陈述,例如 "苏格拉底是人"。
- 结论:从大前提和小前提得出的推论,例如 "苏格拉底会死"。
示例
- 所有人都是必死的。(大前提)
- 苏格拉底是人。(小前提)
- 苏格拉底是必死的。(结论)
其他示例
- 示例 1
- 大前提:所有的哺乳动物都有脊椎。
- 小前提:鲸鱼是哺乳动物。
- 结论:鲸鱼有脊椎。
- 示例 2
- 大前提:所有的鸟都会飞。
- 小前提:企鹅是鸟。
- 结论:企鹅会飞。 (注意:此结论错误,说明前提可能不完全准确,实际中需要验证前提的真实性)
二、布尔逻辑
概述
布尔逻辑由乔治·布尔在 19 世纪中叶发展起来,是一种基于二值(真和假)的逻辑系统。布尔逻辑是计算机科学和电子工程的基础,被广泛应用于数字电路设计和编程语言。
基本运算
- 与(AND):两个命题同时为真,结果为真。
- 或(OR):两个命题至少有一个为真,结果为真。
- 非(NOT):对命题取反,真变假,假变真。
示例
- 与(AND):A ∧ B
- A 和 B 都为真时,A ∧ B 为真。例如,A: "今天是周一",B: "今天是晴天"。如果今天是周一且是晴天,A ∧ B 为真。
- 或(OR):A ∨ B
- A 或 B 有一个为真时,A ∨ B 为真。例如,A: "今天是周一",B: "今天是晴天"。如果今天是周一或是晴天,A ∨ B 为真。
- 非(NOT):¬A
- A 为真时,¬A 为假;A 为假时,¬A 为真。例如,A: "今天是周一"。如果今天不是周一,¬A 为真。
其他示例
与(AND):
- A: "灯是开的"
- B: "门是锁的"
- A ∧ B: "灯是开的并且门是锁的"
或(OR):
- A: "灯是开的"
- B: "门是锁的"
- A ∨ B: "灯是开的或者门是锁的"
非(NOT):
- A: "灯是开的"
- ¬A: "灯是关的"
三、命题逻辑
概述
命题逻辑是研究命题之间逻辑关系的逻辑系统。命题逻辑中的命题是具有真值(真或假)的陈述,主要关注命题如何通过逻辑连接词组合成更复杂的命题。
基本连接词
- 合取(∧):类似于布尔逻辑中的“与”。
- 析取(∨):类似于布尔逻辑中的“或”。
- 否定(¬):类似于布尔逻辑中的“非”。
- 条件(→):如果...那么...。
- 双条件(↔):当且仅当。
示例
合取(AND):P ∧ Q
- P: "今天下雨"
- Q: "我带伞了"
- P ∧ Q: "今天下雨并且我带伞了"
析取(OR):P ∨ Q
- P: "今天下雨"
- Q: "我带伞了"
- P ∨ Q: "今天下雨或者我带伞了"
否定(NOT):¬P
- P: "今天下雨"
- ¬P: "今天没下雨"
条件(IF-THEN):P → Q
- P: "今天下雨"
- Q: "我带伞了"
- P → Q: "如果今天下雨,那么我带伞了"
双条件(IFF):P ↔ Q
- P: "今天下雨"
- Q: "我带伞了"
- P ↔ Q: "今天下雨当且仅当我带伞了"
四、一阶逻辑(谓词逻辑)
概述
一阶逻辑扩展了命题逻辑的表达能力,能够表示对象及其属性,以及对象之间的关系。一阶逻辑引入了量词,如“所有”和“存在”,用于描述更复杂的逻辑结构。
主要元素
- 谓词:表示属性或关系,例如 P(x) 表示 x 具有属性 P。
- 变量:表示对象,例如 x, y。
- 量词:包括全称量词(∀)和存在量词(∃)。
- 全称量词(∀):表示所有,例如 ∀x P(x) 表示对所有 x,都具有属性 P。
- 存在量词(∃):表示存在,例如 ∃x P(x) 表示存在某个 x,使得 P(x) 为真。
示例
- 全称量词:∀x (人(x) → 必死(x))
- 对所有 x,如果 x 是人,那么 x 是必死的。
- 存在量词:∃x (人(x) ∧ 医生(x))
- 存在某个 x,x 是人且是医生。
其他示例
全称量词:
- ∀x (猫(x) → 哺乳动物(x))
- 对所有 x,如果 x 是猫,那么 x 是哺乳动物。
- ∀x (猫(x) → 哺乳动物(x))
存在量词:
- ∃x (鸟(x) ∧ 会飞(x))
- 存在某个 x,x 是鸟且会飞。
- ∃x (鸟(x) ∧ 会飞(x))
复杂表达:
- ∀x (学生(x) → ∃y (老师(y) ∧ 教授(y, x)))
- 对所有 x,如果 x 是学生,那么存在某个 y,y 是老师且教授 y 教授 x。
- ∀x (学生(x) → ∃y (老师(y) ∧ 教授(y, x)))